Search

【疫情後的仰望與失落】
/
夜深時辰,驟雨初停,空城般的萬華街道,映照著平時不說...

  • Share this:

【疫情後的仰望與失落】
/
夜深時辰,驟雨初停,空城般的萬華街道,映照著平時不說、此刻格外誠實的內心話。

其實自疫情以來,雖然居家防疫了,我的精神緊繃程度和跌宕卻更甚以往。

倒不是因為對疫情的焦慮,而是曾經作為一個長期被政府和大眾忽視的生醫學徒,看著我們的領域一夕間成了三餐不離的話題。

近日海量的問題私訊,我能夠回答的就一一解釋,需要查證的就埋首苦讀,當中憂喜參半、憤慨亦然。

喜則,那些我們學的、曾被看不起或不感興趣的知識與技術,忽然間大家都想知道了
最基本的,什麼是mRNA/PCR/Ct/R0/抗原抗體,臨床試驗在做什麼、需要和在意的是什麼,生化實驗和醫學檢測在做什麼、科學實證和生物統計上的意義是什麼

真的很好、很好。
面對這種大眾爆量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感到非常興奮與欣慰,一件國家大事敲開了生技議題在公眾話語場域的一席之地,這些原本可能因為太專業或偏門而不在公領域中被討論的詞彙開始漫天飛舞了起來,要我同個概念解釋個幾百次我都津津樂道。

除了疫苗之外,醫材雖然比較不在公領域中被提及,但這圈子裡是如火如荼迸出新討論,技術上與商業上的突圍,醫療結合工程的跨領域合作,這些新知的爆炸性刺激也讓我感到興奮不已。

綜觀過去與各國的產業發展,都是國家有強烈的需求而推進,現在正是最關鍵的時刻,產學合作的鏈接能否深化、規模不大新創能不能落地發芽,建廠運作生產製造能不能成熟,疫苗出品後的規格能不能符合國際標準,都是現在必須睜大眼睛端詳的細節。

憂與憤慨則是,當大眾企足想探頭一窺這些精彩的泛生醫世界、並迫切渴望得到答案時,卻被政客、名嘴、側翼硬生生塞了各種令人作嘔的政治陰謀論回去,隨意的、傲慢的、甚至錯誤的捏造訊息,澆熄了那些純粹的求知,更嚴重的是,造成了更多誤解和築高求證的門檻,不僅無益推進社會,更燃燒許多人的心力,化成一攤成本的灰燼。

令人失落的,每天看著這些不堪入目的東西,竟然高程度來自曾經的奮戰夥伴,其實無意與之為敵,只想就事論事,卻得在建立起對話前先攤出儲值好的台灣價值存摺,否則逆了風就是中共同路人。

其實你們知道嗎,如果為了近利、或為了短時間內能快速上架而捨棄嚴格審查,很可能反而扼殺生技產業:因為如果標準已經被人為降低了,為什麼科學還需要被把關?

這些真的不是什麼政治目的性的追殺,也不是刻意要批評政府作為,就是作為一個公民,有權也有責;就是作為產業鏈裡的一份子,殷切期盼台灣生技業能夠健康且長遠發展。

在國族認同上,我已經政治出櫃到幾乎赤裸,我也都一一解釋過為何我如此思想,但術業有專攻,真的不能凡事以意識形態論事,科學不能被政治箝制,顏色對了才挖數據,那是先射箭再畫靶的行為。

看著過去自己為倡議台灣加入WHA的影片,「健康權不應被政治凌駕」,感到格外諷刺和無奈。

我講的很隱晦也心平靜氣,期盼著、仰望著更好的未來。

/
看著這場雨,像疫情淋遍了台灣,但人們逐漸學會撐起傘。

此刻很適合用這句話作結: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這裡的怒髮衝冠並不是指生氣,而是對國家的抱負無法壓抑。)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View all posts